廉政灵武
灵武:系统发力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灵武市充分发挥监督利剑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交出更多可量化的“数据账”、可感知的“实事账”、管长远的“制度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高位推动,凝聚工作合力。把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纳入政治监督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通过召开纪委常委会、调度会、联席会、推进会等方式,安排部署、听取汇报6次。将4个纪检监察室、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8个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4个协作片区,将日常监督、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等全部“打包入片”,进一步发挥“室”的协调优势和丰富经验、“组”的贴身监督和派驻优势以及“乡”的人员优势和主体责任。同时压实乡村振兴领域各职能单位主体责任,联动开展监督检查,防止监管缺位、失位情况出现。将市委巡察与专项治理有机结合,对崇兴镇杜木桥村、郝家桥镇泾灵北村等5个村(社区)进行直巡,巡前共商共议、巡中快查快办、巡后成果共用,实现“找问题、查案件、促整改”一体推进,边巡边查边改问题6个,查处问题线索6件。
系统施治,突出工作重点。紧盯高标准农田质量不达标、挤占挪用资金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晰工作措施,细化预期成果指标,督促职能部门动真碰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全市70个村集体财务管理、经济合同清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项审计和三轮次交叉检查,规范经济合同32份,收回租赁费、逾期分红款及注入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257.95万元。行业部门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增发国债高标准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对临河镇上桥村、郝家桥镇郝家桥村、马家滩镇大羊其村等13个村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完成渠道砌护68.13公里,配套建筑物220座,畦田口6128座,新建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3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58万亩。农村清洁取暖让1万余户群众过上“绿色暖冬”。持续加大对截留挪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啃食群众获得感的“微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6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6人,组织处理17人,推动问题整改82件。
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采取“监督+服务”方式,既点“病穴”,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开“药方”,制发监察建议4份,推动行业部门堵塞漏洞,修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票据管理制度》等3个制度,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立足百强特色县实际,整合乡村农旅资源,把城乡融合1+1+5示范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培育壮大临河镇二道沟“鱼悦河湾”、马家滩马兰花观景区、东塔镇贝贝乐亲子乐园等特色旅游示范项目,建设集农村自然风光、田园风光、短途旅游等为一体的杨洪桥三产融合示范园。通过12388网络举报平台、“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等方式实现信、访、网、电、微举报“五位一体”无缝连接,广泛收集问题线索,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完善监督举报受理制度。针对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制发督办函4份。依托“清风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纪法知识宣讲,对全市70个行政村党支部全覆盖,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打造廉洁主题小微公园、家风馆等廉洁教育示范观摩点14个,组织全市1500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传递“既廉又勤”的价值取向。通报典型案例2期3人,在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警示广大党员莫做“案中人”,并督促案发单位和各级党组织以案为鉴,举一反三,健全机制,杜绝“案中事”。(灵武市纪委监委)